七年級班會課教案?那么,七年級班會課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通過閱讀材料、討論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懂得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美德。
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繼承優良傳統美德,增強愛國情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樹立社會責任感。
開班會前,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作為班會的前期鋪墊:搜集中華文明禮儀的故事等資料;調查爭做文明學生的做法。
準備關于學生禮儀的文字材料。
進行環境布置(黑板、場地等)。
活動開始
班長講話并宣布活動開始:班長點明班會主題“爭做文明學生”,引導大家思考自己是否是文明人,并談談身邊存在的不文明現象。
同學們各抒己見:同學們指出身邊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如亂扔亂丟亂吐、破壞公共財物、欺負弱者等。
同學們討論、發言:某同學提出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即管好自己的嘴、腳、手。
倡議書:班委發出倡議,呼吁大家以文明為己任,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開始,改掉不良習慣。具體倡議包括愛班愛校、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規則、戒除不良嗜好、注意服飾整潔、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等。
班主任總結:強調講禮儀就在生活中,在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成為懂禮儀、講禮儀、守禮儀的公民。
讓學生初步意識到當遇到自己不愿意做而別人叫去做的事情時,應如何處理。
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清拒絕的條件,了解合理拒絕的技巧。
情境設計:要求情境來源于學生的生活。
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技巧,學生的投入程度將影響到教學效果。
黑板、粉筆、情景劇材料。
導入:講述重慶電視臺《生活麻辣燙》欄目的一個故事,一個男孩約女孩吃飯,女孩媽媽出現后帶他們去了昂貴的餐館,
以上就是七年級班會課教案的全部內容,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