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攀比小學主題班會?案例三:有一個班級,在開學時班主任發現很多學生都穿著名牌衣服和鞋子,還有些學生拿著昂貴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班主任覺得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樸素品德,就組織了一次主題班會《我們到底比什么》,通過辯論演講等形式來消除班級出現的盲目攀比現象,并且樹立良好的班風。【最終總結】教育孩子不攀比、那么,拒絕攀比小學主題班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主題班會: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治理環境的緊迫性,懂得環保的意義。
2、能從自身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構建環保和諧校園,共享綠色美好校園。
3、宣傳環保,倡導綠色生活和節能減排,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你是希望生活在花草艷麗,綠樹成蔭,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環境中,還是愿意生活在到處都光禿禿的、非常臟亂的環境中呢?(學生回答自己喜歡的地方)。
2、全球的環境: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在美麗的地方生活,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著苦難,她正在變窮、變臟,我們要怎樣才能挽救我們的地球呢?今年的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我國把主題定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這又是為什么呢?同學們談有關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如:濫砍濫伐、亂捕亂殺、破壞臭氧層、亂扔垃圾、汽車尾氣排放等。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
一、教育目標:
1、通過主題班會,教育學生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中學生應具有的美德。
2、明確勤儉節約,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勤儉節約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
3、培養學生愛惜糧食、愛惜物品、自覺節約用水、用電的好習慣,樹立勤儉節約、不吃零食,不攀比,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意識。
4、通過帶領學生宣讀勤儉節約承諾書,教育學生把節儉落實到平時的生活中。
二、教育重難點
重點: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感染教育學生學會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難點:把勤儉節約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動上。
三、參與人員 2016級7班全體學生
四、主持人 班主任
五、活動準備:
1.讓學生提前準備思考身邊的浪費現象及可行的改進措施。
2.查閱相關資料,通過數學計算得出浪費的弊端
3.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以及雷鋒勤儉節約的故事
六、活動過程:
(一)全班起立,共同唱響《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
(二)班級代表作班級介紹
(三)主題班會正式開始
主持人: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孩子在學校經常互相攀比的處理方法如下:
1、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攀比心理通常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希望通過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作為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培養自信心。
2、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理解到物質并不是衡量人們的價值和地位的唯一標準。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辯論賽等形式,幫助孩子認識到攀比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
3、鼓勵孩子注重個人成長:攀比往往會讓孩子忽視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而過于關注他人的表現。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注重個人成長,讓他們學會從自己的努力和進步中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證明自己。
4、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攀比往往是因為缺乏同理心,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的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學會關注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從而減少攀比的行為。
5、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注重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
孩子在學校經常互相攀比的危害:
1、損害身心健康:攀比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壓力和不安。
小學主題班會設計方案模板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對主題班會一定不陌生吧?主題班會就是圍繞一個中心內容,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的班集體成員的自我教育活動。主題班會需要準備哪些內容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主題班會設計方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主題班會設計方案模板1
一、活動背景: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關注的中心,權利無限,義務是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緊緊盯著的只是孩子的學習,一切圍著智能轉,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勞。致使他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攀比,不知回報;只知被愛,不知責任。反思他們感恩意識缺失的根源所在,關鍵是“愛”的泛濫所致。如今,孩子們所獲得的“愛”太泛濫、太單向、太單一,使他們處于愛的麻木之中。家長們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的權利,寧可自己千辛萬苦,再窮也不窮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環境促成了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目中無人的心態和習慣。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多時候對孩子愛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說教灌輸,而顯得內容空泛單調,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蒼白乏力。
在學生之間出現攀比現象時,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教師應與那些愛攀比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深入了解他們攀比的原因,并通過對話幫助他們認識到盲目攀比的負面影響,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此外,教師還應與愛攀比學生的家長保持密切溝通,爭取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向家長介紹一些有效的反攀比策略,如反攀比法、改變攀比興奮點法、把攀比變成動力法、今天與昨天對比法等,幫助家長一起引導孩子。
在班級層面上,教師可以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圍繞攀比現象展開討論,讓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從而共同認識到攀比的危害。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發展,而不是盲目追求與他人相同的東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減少攀比心理。
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如課堂討論、團隊合作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讓他們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從而減少攀比心理。通過這些方法,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以上就是拒絕攀比小學主題班會的全部內容,2、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理解到物質并不是衡量人們的價值和地位的唯一標準。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辯論賽等形式,幫助孩子認識到攀比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3、鼓勵孩子注重個人成長:攀比往往會讓孩子忽視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而過于關注他人的表現。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