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端午節繪畫?一、教學目標 了解端午節:使學生全面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傳統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培養愛國情懷:通過講述端午節的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進交流與團結:通過班會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班級凝聚力。二、教學內容 端午節簡介:介紹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那么,主題班會端午節繪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端午節的主題班會
端午節仍是我中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如下是放假網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端午節的主題班會,僅供參考!
關于端午節的主題班會【1】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1. 端午節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時機。它讓我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面對侵略者,他心如刀割,最終選擇投江自盡,以表達他對祖國的深厚愛意。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學生學習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等,從而理解屈原對祖國的熱愛、對民生的關懷,以及他那種不懈追求、無畏無懼、永不言棄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更應引導我們居安思危,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2. 端午節還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好機會,比如“龍”的畫法。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急忙劃船前往救援,船越來越多,演變成了今天的賽龍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繪制“龍”的活動,這不僅是對屈原的紀念,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通過畫“龍”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愿。
3. 端午節的食物——粽子,也富含教育意義。傳說中,人們投擲米飯團以喂魚,保護屈原的尸體,米飯團逐漸演變成了粽子。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粽子象征的“人”的精神:一是積少成多的道理,即通過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最終達到成功的頂點;二是粽子的心形餡象征著寬厚和包容,只有懂得包容,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大班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幼兒園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對民族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2、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常看見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①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②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③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歡度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歡度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歡度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1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收集有關端午的習俗或是龍舟競技、或是誘人的香粽、或是懸于門上的艾草菖蒲等等,直觀感受端午節的熱鬧與喜慶。
2、通過這樣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學到了很多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更是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二、活動時間: 五月初五
三、活動地點: 八(2)
四、活動過程:
活動一:端午節的由來: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盛大的節日來臨之際,為了讓學生們了解這個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利用班會課向學生們作了詳細的介紹。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端午節主題班會內容如下:
端午節習俗: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二、端午食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
三、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四、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以上就是主題班會端午節繪畫的全部內容,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